传统的生涯规划理论,以人职匹配为最终目标,实施传统的生涯理论解决了个人毕业后的成功就业的问题。而学业规划理论以提高个人的职业发展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而实施学业规划理论则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个人的发展效率,从而在根本上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 学业规划概念
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发展效率,而其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具体来讲,是指在求学者完成文化启蒙阶段的学习以后,也就是在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的源头上(初中毕业),通过对求学者的自身特点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认识,确定其人生阶段性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路线,然后结合求学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业发展计划,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获得阶段性职业目标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二、学业规划四大要素
包括求学决策、学业管理、规划主体、规划客体
学业规划是通过求学决策与学业管理来实现和完成的,这是学业规划中的核心要素。
(一)求学决策:是指求学者(中学毕业生)在求学时对下一阶段学习专业、学校与方式的选择。求学决策包括:中考志愿决策、高中分科决策、高中选课决策、高考志愿决策、中职学业规划、大学学业规划、终身学习学业规划。
(二)学业管理:通过学生对自己每天、每时每刻的学习计划与安排,通过品德修养、智力开发、身体锻炼及其他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确保其完成学业后,成长为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进而顺利实现自己的阶段性职业或事业目标。学业管理包括:中小学学业管理、普通高中学业管理、中职学校学业管理、大学生学业管理、终身学习学业管理。
(三)规划主体:是指求学者本身,即最终的选择与决策权一定是求学者掌握。
(四)规划客体:是指规划内容,即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学业目标(学业路线)。
三、学业规划包含内容
(一)学业路线的成本分析
(二)学业规划的概念与要素
(三)学业规划基本原则
(四)职业价值分析
(五)就业前景分析
(六)专业与职业关系分析
(七)升学志愿决策分析
(八)学业管理
四、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的区别
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同属于个人发展规划。个人发展规划从其发展阶段来分,可以分为两类:
(一)学业规划:是初中毕业后的学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获得实现自身人才价值的职业或事业平台的个人发展规划。主要是指规划主体为了高效地获得职业或事业平台而对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它所规划的人生发展阶段主要为初中毕业后至进入社会找到职业或事业的平台时期。
(二)职业规划:是在获得职业或事业平台的基础上,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实现自身人才价值最大化的个人发展规划。也就是对自己职业或事业发展路线的筹划与安排。它所规划的人生发展阶段为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职业或事业平台到退休为止。
(三)区别:
1.学业规划目的是在实现人才性价比最大化的前提下完成就业,而职业规划的目的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人才价值。
2.学业规划是职业规划的基础,职业规划是学业规划的升华。
3.学业规划对人生的发展更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战略意义,而职业规划则只能算作战术性策略。